学堂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

miaosupai 3周前 (08-04) 阅读数 6 #新闻资讯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辩证》

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
(图侵删)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流派,其产生和发展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剧烈变革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扩张,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工人阶级的贫困化、劳动条件的恶化、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一批思想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批判,并构想出替代性的社会方案,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本文将从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理论特点、历史贡献与局限性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这一重要思想流派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与起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息息相关。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随后这一浪潮扩展到欧洲大陆。机器大工业取代了手工工场,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然而,技术进步并未带来普遍的福祉,反而使工人阶级陷入更加悲惨的境地。工人们在恶劣的条件下长时间工作,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工资;失业和贫困成为普遍现象;童工和女工被广泛使用,社会不公日益加剧。

与此同时,启蒙运动的思想在欧洲广泛传播,理性、平等、自由等理念深入人心。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更是彻底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为新的社会思想提供了土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思想家开始质疑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认为它并非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而是需要被超越的历史阶段。他们试图设计出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组织形式,以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这些构想后来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以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为代表;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以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19世纪初期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这三个阶段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演变过程,其批判力度和社会构想也日趋系统和具体。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中,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被公认为更具影响力的三位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克劳德·亨利·圣西门(1760-1825)是法国贵族出身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工业社会"的理论。圣西门认为,人类社会必然从 *** 会向工业社会过渡,而未来的理想社会应由生产者和科学家来管理。他主张废除继承权,实行按劳分配,通过科学规划来组织社会生产,消除无 *** 状态。圣西门特别强调科学和技术的作用,认为它们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他的追随者后来发展出圣西门主义,对19世纪的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夏尔·傅立叶(1772-1837)是另一位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他设计了一种名为"法郎吉"的理想社会基层组织。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扭曲了人的自然本性,造成了普遍的痛苦和不幸。他主张通过建立自给自足的农业公社(法郎吉)来实现社会变革,每个法郎吉由约1600人组成,成员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工作,劳动成为快乐的源泉。傅立叶还提出了"吸引力劳动"的概念,认为当劳动与人的自然倾向相一致时,生产效率将大大提高。他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极为详细,甚至包括建筑规划、日常生活安排等具体内容。

罗伯特·欧文(1771-1858)是英国实业家和社会改革家,与圣西门和傅立叶不同,他不仅提出理论构想,还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欧文在自己的纺织厂中实施了缩短工时、提高工资、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等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后来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了"新和谐村"实验社区,试图实践其社会主义理想。欧文认为,人的性格是由环境塑造的,要改变人必须先改变环境。他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合作社,通过教育培养新型公民。欧文的思想对英国工会运动和合作社运动产生了直接影响。

这三位思想家的理论虽各有侧重,但都包含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系统构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特点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思潮,具有鲜明的理论特征,这些特征既体现了其历史进步性,也反映了其时代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普遍持理性主义历史观,相信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理性发展的结果。他们认为,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无知和非理性,一旦真理被发现并被人们接受,理想社会就能实现。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物质基础,将历史变革视为观念变革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是把社会主义看作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看作偶然发现的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

道德批判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另一显著特点。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谴责主要基于道德和伦理角度,控诉其不人道、不公正,而非深入分析其内在矛盾和经济规律。例如,傅立叶以辛辣的笔调揭露资本主义商业的欺骗性,欧文痛斥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这些批判虽然深刻有力,但缺乏科学的经济学分析基础。

在社会变革途径上,空想社会主义者普遍主张和平过渡,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他们相信通过示范实验、宣传教育、说服统治阶级等方式,就能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圣西门寄希望于国王和资产阶级的善意,傅立叶期待有富人出资建立法郎吉,欧文则试图通过工厂改革和社区实验来展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改良主义立场使他们无法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现实力量。

在社会构想方面,空想社会主义者表现出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他们不仅提出基本原则,还详细设计未来社会的具体细节,从生产组织、分配方式到日常生活、建筑布局,无所不包。傅立叶甚至精确计算法郎吉的更佳人数,规划每日的活动安排;欧文则绘制了新和谐村的建筑设计图。这种过度的细节设计反映了他们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愿望,却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内部也存在不同倾向。圣西门主义具有明显的精英主义色彩,强调科学家和工业家的领导作用;傅立叶思想包含更多对个人自由和情感解放的关注;欧文则更注重实践和教育。这些差异丰富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使其成为多元的思想潮流。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与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既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存在明显的理论局限,对其评价应当采取辩证的态度。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首先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批判上。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如贫富分化、剥削压迫、道德堕落等,这些批判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本质提供了宝贵材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 宣言》中肯定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圣西门对资本主义生产无 *** 状态的批评,傅立叶对商业欺诈的揭露,欧文对私有制危害的分析,都达到了相当深度。

其次,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素材。按需分配、消灭城乡对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妇女解放等思想,后来被马克思主义批判吸收。恩格斯指出:"虽然这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展现了人类对公平正义社会的不懈追求。

此外,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实践活动,如欧文的工厂改革和社区实验,虽然最终失败,但为社会主义运动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尝试证明了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局部改良的局限性,促使后来的社会主义者寻找更为彻底的变革途径。欧文对工会运动和合作社运动的直接影响,也显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然而,空想社会主义也存在根本性的理论局限。其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未能科学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本质。他们不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不能从剩余价值理论的高度分析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因而无法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正如列宁所说:"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的另一局限是忽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他们大多将无产阶级视为同情的对象而非变革的力量,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的理性和善心上。这种英雄史观使他们无法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陷入了改良主义的幻想。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创造者的历史使命。

此外,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 论也存在严重缺陷。他们试图通过设计完美社会方案和进行小范围实验来实现社会变革,这种 *** 脱离现实社会条件,注定无法成功。随着阶级斗争的展开和无产阶级的觉醒,空想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历史合理性,被科学社会主义所取代。

五、空想社会主义的当代启示与反思

尽管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已被科学社会主义超越,但其思想遗产仍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具有永恒价值。在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背景下,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加剧等问题依然存在,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人道主义价值的坚守提醒我们:经济发展必须与社会公正相统一。他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对劳动异化的批判,对和谐社会的向往,都为构建更加公平的社会提供了思想资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实验精神也值得借鉴。虽然他们的具体方案具有乌托邦色彩,但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需要将科学理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特区试验、基层创新等做法,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了这种实验精神,但建立在科学 *** 论基础之上。

空想社会主义对教育和社会改革的重视也具有现实意义。欧文特别强调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主张通过教育培养新型公民。这一思想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是制度的变革,也是人的改造过程。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实践,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这一理念。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也给予我们 *** 论启示。它表明社会理想必须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脱离现实条件的完美设计注定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避免了乌托邦陷阱,这正是吸取历史经验的结果。 *** 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反思还提醒我们警惕当代社会思潮中的新乌托邦主义。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些人将解决社会问题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技术进步,或幻想通过某种完美制度设计一劳永逸地消除所有矛盾,这些观点在 *** 论上重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到社会进步是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总之,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重要阶段,既有历史局限性,也包含宝贵的思想遗产。科学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否定空想社会主义,而是将其合理因素扬弃在自身理论体系中。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思想传统,从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沿着科学轨道不断前进。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言:"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这一判断既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被超越的历史必然性,也肯定了其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进步意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辩证》

    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
    (图侵删)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流派,其产生和发展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剧烈变革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扩张,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工人阶级的贫困化、劳动条件的恶化、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一批思想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批判,并构想出替代性的社会方案,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本文将从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理论特点、历史贡献与局限性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这一重要思想流派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与起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息息相关。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随后这一浪潮扩展到欧洲大陆。机器大工业取代了手工工场,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然而,技术进步并未带来普遍的福祉,反而使工人阶级陷入更加悲惨的境地。工人们在恶劣的条件下长时间工作,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工资;失业和贫困成为普遍现象;童工和女工被广泛使用,社会不公日益加剧。

    与此同时,启蒙运动的思想在欧洲广泛传播,理性、平等、自由等理念深入人心。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更是彻底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为新的社会思想提供了土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思想家开始质疑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认为它并非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而是需要被超越的历史阶段。他们试图设计出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组织形式,以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这些构想后来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以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为代表;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以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19世纪初期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这三个阶段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演变过程,其批判力度和社会构想也日趋系统和具体。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中,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被公认为更具影响力的三位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克劳德·亨利·圣西门(1760-1825)是法国贵族出身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工业社会"的理论。圣西门认为,人类社会必然从 *** 会向工业社会过渡,而未来的理想社会应由生产者和科学家来管理。他主张废除继承权,实行按劳分配,通过科学规划来组织社会生产,消除无 *** 状态。圣西门特别强调科学和技术的作用,认为它们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他的追随者后来发展出圣西门主义,对19世纪的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夏尔·傅立叶(1772-1837)是另一位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他设计了一种名为"法郎吉"的理想社会基层组织。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扭曲了人的自然本性,造成了普遍的痛苦和不幸。他主张通过建立自给自足的农业公社(法郎吉)来实现社会变革,每个法郎吉由约1600人组成,成员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工作,劳动成为快乐的源泉。傅立叶还提出了"吸引力劳动"的概念,认为当劳动与人的自然倾向相一致时,生产效率将大大提高。他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极为详细,甚至包括建筑规划、日常生活安排等具体内容。

    罗伯特·欧文(1771-1858)是英国实业家和社会改革家,与圣西门和傅立叶不同,他不仅提出理论构想,还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欧文在自己的纺织厂中实施了缩短工时、提高工资、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等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后来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了"新和谐村"实验社区,试图实践其社会主义理想。欧文认为,人的性格是由环境塑造的,要改变人必须先改变环境。他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合作社,通过教育培养新型公民。欧文的思想对英国工会运动和合作社运动产生了直接影响。

    这三位思想家的理论虽各有侧重,但都包含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系统构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特点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思潮,具有鲜明的理论特征,这些特征既体现了其历史进步性,也反映了其时代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普遍持理性主义历史观,相信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理性发展的结果。他们认为,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无知和非理性,一旦真理被发现并被人们接受,理想社会就能实现。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物质基础,将历史变革视为观念变革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是把社会主义看作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看作偶然发现的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

    道德批判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另一显著特点。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谴责主要基于道德和伦理角度,控诉其不人道、不公正,而非深入分析其内在矛盾和经济规律。例如,傅立叶以辛辣的笔调揭露资本主义商业的欺骗性,欧文痛斥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这些批判虽然深刻有力,但缺乏科学的经济学分析基础。

    在社会变革途径上,空想社会主义者普遍主张和平过渡,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他们相信通过示范实验、宣传教育、说服统治阶级等方式,就能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圣西门寄希望于国王和资产阶级的善意,傅立叶期待有富人出资建立法郎吉,欧文则试图通过工厂改革和社区实验来展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改良主义立场使他们无法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现实力量。

    在社会构想方面,空想社会主义者表现出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他们不仅提出基本原则,还详细设计未来社会的具体细节,从生产组织、分配方式到日常生活、建筑布局,无所不包。傅立叶甚至精确计算法郎吉的更佳人数,规划每日的活动安排;欧文则绘制了新和谐村的建筑设计图。这种过度的细节设计反映了他们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愿望,却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内部也存在不同倾向。圣西门主义具有明显的精英主义色彩,强调科学家和工业家的领导作用;傅立叶思想包含更多对个人自由和情感解放的关注;欧文则更注重实践和教育。这些差异丰富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使其成为多元的思想潮流。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与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既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存在明显的理论局限,对其评价应当采取辩证的态度。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首先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批判上。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如贫富分化、剥削压迫、道德堕落等,这些批判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本质提供了宝贵材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 宣言》中肯定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圣西门对资本主义生产无 *** 状态的批评,傅立叶对商业欺诈的揭露,欧文对私有制危害的分析,都达到了相当深度。

    其次,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素材。按需分配、消灭城乡对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妇女解放等思想,后来被马克思主义批判吸收。恩格斯指出:"虽然这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展现了人类对公平正义社会的不懈追求。

    此外,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实践活动,如欧文的工厂改革和社区实验,虽然最终失败,但为社会主义运动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尝试证明了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局部改良的局限性,促使后来的社会主义者寻找更为彻底的变革途径。欧文对工会运动和合作社运动的直接影响,也显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然而,空想社会主义也存在根本性的理论局限。其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未能科学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本质。他们不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不能从剩余价值理论的高度分析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因而无法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正如列宁所说:"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的另一局限是忽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他们大多将无产阶级视为同情的对象而非变革的力量,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的理性和善心上。这种英雄史观使他们无法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陷入了改良主义的幻想。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创造者的历史使命。

    此外,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 论也存在严重缺陷。他们试图通过设计完美社会方案和进行小范围实验来实现社会变革,这种 *** 脱离现实社会条件,注定无法成功。随着阶级斗争的展开和无产阶级的觉醒,空想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历史合理性,被科学社会主义所取代。

    五、空想社会主义的当代启示与反思

    尽管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已被科学社会主义超越,但其思想遗产仍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具有永恒价值。在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背景下,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加剧等问题依然存在,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人道主义价值的坚守提醒我们:经济发展必须与社会公正相统一。他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对劳动异化的批判,对和谐社会的向往,都为构建更加公平的社会提供了思想资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实验精神也值得借鉴。虽然他们的具体方案具有乌托邦色彩,但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需要将科学理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特区试验、基层创新等做法,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了这种实验精神,但建立在科学 *** 论基础之上。

    空想社会主义对教育和社会改革的重视也具有现实意义。欧文特别强调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主张通过教育培养新型公民。这一思想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是制度的变革,也是人的改造过程。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实践,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这一理念。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也给予我们 *** 论启示。它表明社会理想必须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脱离现实条件的完美设计注定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避免了乌托邦陷阱,这正是吸取历史经验的结果。 *** 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反思还提醒我们警惕当代社会思潮中的新乌托邦主义。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些人将解决社会问题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技术进步,或幻想通过某种完美制度设计一劳永逸地消除所有矛盾,这些观点在 *** 论上重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到社会进步是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总之,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重要阶段,既有历史局限性,也包含宝贵的思想遗产。科学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否定空想社会主义,而是将其合理因素扬弃在自身理论体系中。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思想传统,从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沿着科学轨道不断前进。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言:"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这一判断既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被超越的历史必然性,也肯定了其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进步意义。

  • edg成员(edg成员人员名单)
  • 积贫积弱的意思(为什么说北宋积贫积弱)
  • 换汤不换药的意思(换汤不换药的下一句)
  • 金丝楠木树苗适合哪些地方种植(金丝楠木20年能长多大)
  • 北冥有鱼注音(北冥有鱼注释)
  • 孤身一人的意思(孤身一人形容什么动物)
  • 风的颜色歌词(《风的季节》歌词)
  • 坚强不屈的反义词(倔强的反义词最佳答案)
  • 只有尾号怎么查银行卡号(银行卡只有后4位可以查吗)
  • 赞美平凡工作者的句子(赞美平凡岗位上工作者的句子40条)
  • 飞快的反义词语(一年级飞快的反义词)
  • 全球城市gdp排行榜(全球十大城市gdp排名)
  • 人生苦短要珍惜的句子(懂得珍惜的十句话简短)
  • 2021年考研国家线(2024考研国家线一览表)
  • 探清水河歌词(清水河歌曲原唱)